元灵心经(养、消、和三篇)|养篇

元灵心经(养、消、和三篇)|养篇

3#雁渡2010-1-12 17:22

Re:元灵心经(养、消、和三篇)

元灵心经•养篇

人恒无疾,则易遗身健之行,疾不致病,则难知养体之德,山川无震,则不应和美之道。

地有水火,以消让万灵之势,灵有贪妄,以荼毒自身之成。此为地脉之机,不可彻废。余取和美。

日出之前,必有清冷,此谓之寒,然寒极则阳生,故草不生树不发,位水土之下,位清静之方位,潜藏之以待也。

日居天中,其位显矣,其方贵矣,因其方位而生利害,以其显要而为损,故日虽知其大,然知高而下,逢高而落,月得圆而缺,至明而暗,星舍其光,水居低谷,以离其方,以让其位。以其自损而得恒久。

山倾于西,其势成矣,于通达之时,以养德,于穷困之时,以养行,不强生不恶死,知势而不违,顺德以载物,是故居万人之前,而安身后之事,于通显之时,施德于穷困之人, 居达贵之地,不遗细微之途。知势而退,以留其位,以离其害,顺德而为,以泽他物,土有高低,然不为万物所害者,以其不没万物而存也。

泽居谷地,明其上而知其下,知山川之德行,慧草木之生发,知言易行,奉之以和美。是故,居无所位,位无所得之时,当若山水之泽,知言易行,奉行和美,知山川之德行,慧草木之生发。

天地相错,其位失矣,富失其本,则混于浊而守其清,贵失其位,则去躁还之以静,故知大而不居,知有而不持,言不明其德,行不惊四邻,知常而为,如车轮作,外曲而内直,外静而内动。

水临深渊,其位险矣,于位险之时,不存难得之货以得其静,实言践行以得其信,言行如一以张德行,笃静而为以明其心。是故处后而不为先,位低而不为害,滋化万物,积成于微。

有一物,余知其存而无以言其形,余识其相而无以言其本,此物不位八方之地,不占八节之时。世人多巧利,故有应用之得,故有知见之障,执守之碍。然无所知所认者,仅有身形之劳,不得身心之困,仅有身之忙,而无意念之苦。故世之烦苦,多起于心念,兴于挂碍,故有言:言行如一,以减心念之妄,不使为苦,有劳而作,以消挂碍之烦,得有自在。

七声令人失聪,五色令人去明,七情令人生执,五味令人生贪、名利令人生妄。是故智者不居难得之货,以断其妄,圣人不迷声色之形,以知其本,贤人不恋五味之实,以消其害,达人不纵七情之欲,以明其心。然天地之间,阴阳相化,气灵相感,动静有常,因清而得浊,静极而生动,过犹不及,自得守中。

何谓守中?知源而有支、守内而攻外,识浊而持清,行躁而心静,实言而行践,此谓之守也;不远名利是有笃静,不弃七情而得明心,不去五味而无所贪,不离声色自居清静,此谓之中。

守中之道,在于损益、言出则行践,易行于守中,无有障碍。执一守中,元灵常存。

气灵生万物,复于静处作,此静如癸水,清静可显影。笃静易明心,安神生慧意,如一可易体,我无化元灵。

能如婴儿乎?双肩垂自如,能如幼儿乎?双手自放腹,能如幼童乎,双眼观自在,双耳不闻争,人意皆两忘。

行时知呼吸,其步低且徐,起时吸气落时呼,缓步自在不求过,神安心静自得果。

坐时观诸物,其体同且一,双肩轻垂眉自舒,当念抱一不相离,笃静归心神守虚。

卧时守其根,其意聚且归,两手归腹形自曲,专气至柔神守一,心神俱宁自得养。

我得知学如此章句,明心生慧得有易体,信持行守方得归来,七山三水为我家园。

三山环抱水有中出,双石为门无极之滨。七土之气三水之灵,重归无极万物感应。

我失故土行于世间,元灵泯灭灵性不显,我愿遵循三书本愿,以得新土重建家园。

(注:上篇,适宜于倾向道教相关众灵回归,中篇,适宜于倾向佛教众灵回归,下篇适于世间其它生灵,任意自选也无妨,三篇皆读,益善。诵读、默念、传阅皆同等作用)。

首页上一章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