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象|社会经济|第一章: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之经济文明

假象|社会经济|第一章: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之经济文明

作者:南山空同

一、经济关系和经济文明

1.什么是经济关系

经济关系,是指在双方认为有价值事物的交换和流通过程中,所形成的各类认识和共识,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交易行为。

这里的有价值,是针对发生经济关系的双方而言的,即双方认可这种事物具有价值,从而形成交换的基础。

例如,我的QQ号是654321210,有的人认为这个QQ号值2000元,因为它是六个顺子(654321)外加三个顺子(210),又是VIP5级。但另一个人觉得最多值100块钱,因为QQ交流并不需要记住对方的号,只要加对方为好友就可以了,因为已经是VIP5级了,就给100块钱吧。

上面的两个人,认可这个QQ号的价值,所以才有可能与我产生经济关系。其中,我们之间的共识是,这个QQ号有价值,我们之间的不同认识是,值多少钱。

但满足以上条件,仍不会形成经济关系,原因是这种事物还要具备一种属性–可流通性。流通性是指,对方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事物。

即便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从不笑的人说,你要是能在网友面前笑一下,我给你1000块钱。那么,对方说,不就是一个笑嘛,笑就是了,要什么钱?说完,在视频上跟大家笑了一下。

那么,这时,他们之间无法产生经济关系,因为笑的一方,并不认为自己的笑有价值。

但另一方坚持要付钱,并最终付了1000块钱。这算不算经济关系?不算,这叫赠与,因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交换关系。

换一种情况。这个笑的人也认为自己笑一下值1000块钱,双方达成了共识。但因为他没有视频设备,无法展现给网友看,那么,这一经济关系仍然无法成立,因为“流通”环节出了问题,对方的视觉神经并没有接收到这个笑脸。也就是说,他们最终没有形成交易,不视为二者发生了经济关系。

因此,经济关系的发生,并不限于有形物品或产品,一切交易双方认为有价值的事物,都可以成为二者发生经济关系的标的物。而非此前所有经济学理论所指的生产的产品或物品。

2.什么是经济文明

经济文明,是指人们在发生各种经济关系时,对参与经济活动各方关系的平衡程度,当特定区域内经济关系参与者的正当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时,则该区域内的经济文明程度越高。

经济文明,是整个社会文明走向的路标,一个社会的经济文明程度,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社会和政治文明程度。

二、经济关系与经济文明的起源

1.以物易物的随机交换

在渔猎时代,有次人们打死一只兔子,其中一个人分得了胸脯肉,另一个分得了大腿肉,他们吃了一会儿后,一个说,要不我尝尝你的胸脯肉,你也尝尝我的大腿肉?双方点头同意,完成交换。

这是最初的经济关系,这种经济关系的朴素之处,在于他们都认可对方所有物品的价值,并且忽略它们的价值高低(大腿肉比胸脯肉好吃)及特性(肉的多少)。因此,能够实现以物易物。

因此,这个时期并不会产生一般等价物的职能,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钱。

2.一般等价物的产生

在距今8600年左右的时候,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般等价物,这些一般等价物主要为兽牙、兽骨、鸟羽、兽皮等。

距今8600年,特别是7600年之后,人们先后通过饲养、种植行为,使食物的获得更加稳定,人们终于有机会可以喘一口气,因季节变化而给整个部落带来的食物来源的巨变开始减淡。

在此之前,人们在打猎时获得的猎物可食用的部分会被分食掉,只有一些不可食用的部分,会当成荣誉,奖给这次打猎过程中表现出色者。这些物品通常有兽牙、鸟羽、兽皮等,它们会被受赏者珍藏。同时,这些东西是部落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价值的物品。

那么,当其中的某一个小族群想要得到对方族群的一只羊的时候,他养的鸡和鱼对方都有,因此缺少交换的动机和欲望。这时候,他们会拿出本族群去年打猎时得到的一根象牙,来换这只羊。同样,他们明白一个事实,象牙在所有的人心目中,都是有价值的,这种价值并不是出于它的实用价值,而是因为另两个原因:

(1)它方便流通,它方便流通的前提是大家都认为它是有一定价值的。

(2)它的获取成本较高、数量有限,这保证了它的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不会变低。

从而,象牙这些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物品,在当时承担了一般等价物的职能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的作用。这种情况到距今5000多年前方才结束。

以上行为能够进行,源于他们都从属于一个大的部落,这个大的部落决定了他们内部物质的获得,只能通过交易的形式取得,并且物品持有方之间的身份是平等的。

这是最原始朴素的经济关系,因为在一个大的部族内部,物品间是极少出现差异的,也就是说,你有的物品,通常也是其他人有的,交换的同时,还往往掺杂着个人情感,如同两个朋友交换东西,因为情感原因,双方并不在意是否等值。也就是说,当时的人们对物品的交换,往往只有价值概念,并不存在明显的价格概念。

3.经济利益促进部族冲突

如果整个世界上只有族群,对他们来说,所有的经济关系的运行,都是以公平(双方自愿,等值交换)为基础进行的,那么,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经济文明规则–公平。同时伴随而生的,还有诚信,即交易行为并非同时同步完成。但这种诚信的建立基础,是以同族、同宗、亲友等社会关系为基础的,是此后的经济文明产生基础。

但这种经济文明中的公平,是通过封闭的体系来实现自我运行的,也就是内循环。

我们清楚,世界上并非只有一个部族,而且不同的部族占据着不同的资源,也就是资源的不对等。

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时,蚩尤部落占据着盐池,并发现了盐的用途,而轩辕氏族和神农氏族却缺少这一物品资源。最初他们以物物交换的形式,可以不定期不定形式地获得盐,但最终,他们为了长久获得盐池,在距今5300年时,向蚩尤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。

最终,轩辕氏族获得了盐池,并且将盐的经营权收归官有,这就是对盐业经营权的垄断。一垄断,便是5300年。

最终,在漫长的时期中,经济利益不断催生各种形式的冲突,但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。

4.金属货币的产生

对轩辕氏族来说,这场战争有两大收获,一是盐池,二是铜矿。

他们在黎山之上发现了铜矿,并且进行了大规模开采。被提炼的铜可以用来制作成武器或其他贵重的物品。

而且这时候已进入农耕社会,在一个大的王权之下,不同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族群,他们都向王缴纳物品,通过臣服的方式,来保护整个族群不受大的侵犯。然而,各个族群之间,却时有侵占和吞并发生。

这时,对各个部族来说,最重要的一般等价物,是铜等各种金属,它们可以提高整个族群的战斗力。

当铁器被广泛使用后,铜因其数量庞大、可开采难度较低,已无法成为一般等价物,这时候,黄金白银取而代之,通行于世,准备迎接新经济文明的到来。

三、经济关系的基本构成

我们将双方都认为有价值的,并用来交换和流通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,统称为标的物。

最初的标的物,往往是指一些农产品或武器,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,农产品是人类创造的让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必需品,而武器,通常可以保护或帮助获得这些物品。

1.最早的商人

距现在4200年时,商汤的祖先便拿自己养的牛,换取周边部落的羊和帛粟,最终拥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。当时中原各部族邦国的物品交换,主要在今天的商丘一带,并且是靠马来拉车。但这些马主要来自西域,马少了,生意交往受到影响,当时的商人驯牛拉车,解决了标的物在流通环节的问题,而他们自己也负责赚各部族邦国的钱,接近于快递或货运公司。

而他的后代商汤更是醉心于商业,用自己部族制作的“文绣”换夏人的粮食,使商人的粮食迅速增多,人口激增,最终消灭夏王朝,创建商朝。因此,后世将从事物品经营的人,都称为商人。

尝到了甜头的商人,立国之后,却建立了“禁商”的政策。

因为他们明白,“商人”是和政府抢饭碗的。而此后的几千年来,中国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。

2.公平缺失的经济关系

在当时的社会中,整个社会结构呈二元关系,农民是物资的生产者,而另一方,便是统治者,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,便从自身内部分派出一些人,来充当经营者的角色。

这是一种显失公平的经济关系,因为物资的生产者,被统治者规定了其生活区域,从而无法成为商品经营者。而所有生产的物品,要么被统治者低价收购,要么烂在地里。

而作为与官方的经营者身份类似的商人,便受到来自统治层的各种政策打压,因为在统治者看来,这些人不但不会创造财富,还会跟自己抢财富。

在中国几千年中,盐一直是统治者独家经营的,因为其利润可达三百多倍。这样的利润对所有的人来说,都有莫大的吸引力,因此,虽然多有规定私人贩盐是要砍头的,但照样有大量的“绿林好汉”贩卖私盐。其实贩卖私盐最大的罪,是让统治者少赚了些钱。最大的功,是消费者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盐。

因此,对统治者来说,他们最想维持的经济关系,便是以各种理由或借口,垄断生产资料(土地)、必需品的经营(盐、粮油、布料等),打压民间物资经营者。

3.完整的经济关系

一个社会,其经济关系的基础可分为三部分,分别由标的物的创造或生产者、标的物的经营者以及经济关系的协调者构成。

标的物的创造或生产者直接创造有价值的标的物,是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。这些人可以是种土豆的农民,可以是建筑工,可以是画家作家,也可以是服务员。

标的物的经营者负责为交易双方解决标的物在流通、交易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,使标的物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交易,并且实现了经济关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,间接创造大量财富。

这些人可以是收购土豆的商人(他们将局部过盛的土豆,转买到他地,农民和商人双方都将获得更好的收益)可以是包工头(他提供建筑设备,方便建筑工更高效率地工作)可以是经济公司或出版社(他们帮作者扩大宣传,使画家和图书的作者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创作,从而提高效率)可以是饭店老板(他们给服务员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)。

经济关系的服务者,他们负责协调标的物创造或生产者之间、创造或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、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,并以约定的价格收取佣金。其中,政府以税金的形式收取佣金,相关公司以服务咨询费一类的形式收取。

四、封闭与开放,战争与和平

我出生在一个十分封闭的小山村里,我从小学会了做香的整个流程(将榆树皮剥下、晒干、磨粉、加香料、入水化熟、在铁筒中挤压成圆柱形、摆放在香板上、晾晒、分割、分装),也学会了做鞋的整个流程(碎布拼接、粘板、分割、钻孔、穿麻、订制),同样学会的还有制作粉条等。

其中制作粉条很简单,先找一块铁片,用钉子钉出小孔,拿出洗干净的土豆在上面磨,让其变成碎泥状,然后用细网装盛,在水中拧,最后那些水底部会有沉淀,沉淀下来的东西便是淀粉,然后再将淀粉做成市场上卖的粉条。

如果在我小的时候,有人将我们村庄封闭一年,我们村庄的人肯定都能活下去,整个村庄就是一个自循环系统。

但村庄很穷,我小的时候为了向学校交作业本的钱,只需要两元钱,借了大半个村庄,只借到了九毛钱。

有人拉了一拖拉机西瓜来我们村,当天又全都拉走了,没有卖掉一个。

过了三天,那人又来了,说小麦换西瓜,不到半天,他拉着半车小麦回去,到市场上一变卖,比单纯卖西瓜赚得更多。

后来我们发现,我们村庄比其他省同样的村庄,要落后几十年。

封闭的社会可以存在,但经济关系发生频率偏低,势必会形成与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不对等。这种不对等往往体现在,对方拉一车西瓜,就可以换走高几倍价钱的小麦。

这种封闭,往往是由于两个因素形成的。

第一种:交通原因。交通的落后随着交通问题的解决,这种封闭状态会渐渐得到缓解,并最终无限度地向外界完全开放。

第二种:政治原因。因为政治原因封闭的国家,最显著的特征是,统治者往往不同程度地垄断了该区域内生产必需资料的供应,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、盐、粮油、布料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资源,对于统治者来说,他们想要维持这种经济关系,便只能是采取封闭式的社会经济结构,保持以上行业的不开放。

然而,这样的长期封闭状态,必然使得该区域落后于其他国家,犹如清政府统治时的中国。然而对其他强者来说,他们最希望的,便是打开这个市场,而这个市场又是统治者的命根子。

最后的结果是,经济文明程度更高、更开放的一方,以暴力或是威胁政权的方式,迫使统治者开放以上领域。

而这种开放,其实是先进的经济文明对落后的经济关系的冲击,它迫使统治阶层放弃扮演标的物经营者的角色,从而使得经济关系恢复自然活跃状态,客观的结果是,它使得经济关系的各方在经济关系发生时,能更为接近公平。

因此,经济文明的显著标志之一,便是开放,经济的全面开放,可以有效防止战争及人为灾难。

1.经济开放,战争与和平

在两国关系中,只要有一国是经济封闭者,那么在该区域内,该国将是战争风险最大的国家。

中国有句古话,投鼠忌器,如果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,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无论是短期的现实利益还是长远的利益,双方都会尽量避免以战争的形式,来解决各自的纷争。

在古代,各个国家之间,往往有三种关系,第一种是从属关系,通过一方向另一方纳贡的形式,来确保各自间不爆发战争,如同中国古代与越南和朝鲜的关系。第二种关系是和亲关系,互派人质到对方国家,来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。第三种是经济往来极少、一方属于封闭经济的关系。通常,第三种关系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最高。

如上所述,以前的经济开放程度,决定了各自在经济方面的依存性极低,最易爆发战争。

在当代,两个经济交流频繁的国家,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低,而且相互依存度越高,这两国的关系就越是稳定。

因此,经济文明的普及程度,在一定程度上,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。相反,越是经济封闭的国家,越热衷于发动战争威胁,成为整个地区的不安全因素。

2.很多天灾,其实是人祸

有年我家的小麦因为干旱欠收,我记得那一年只收了不到六百斤粮食,这只是我家实际粮食需求量的三分之一。好在,我们家通过借村里人的粮食度过了一年,第二年粮食丰收后才还上。

7000年前,人类已经解决了吃饭问题,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,其实是要大于其消耗的物质的,但人类历史上仍爆发过若干次人被饿死的大灾难。

这些灾难,在历史上大多被冠以自然灾害之名,但其背后的最大根源,是人祸。

这些灾难发生的共同特征是,都发生在经济关系封闭的社会中。

从物流配送已可达世界各地的近现代,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大饥荒,都可以通过物资调配的方式加以解决。然而封闭的经济关系后面,是统治者对标的物经营权的垄断和政治上的独裁,这些因素导致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每一次大灾难的爆发。

“乌克兰大饥荒”,有至少250万人死于饥饿。因为消息被严密地封锁,宣传机构和官方人士在不同的场合对饥荒均矢口否认,使得外界根本不相信饥荒的存在。在灾区外,欧洲的人们甚至还吃着从苏联进口的粮食。饥荒发生时访问苏联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:“俄国发生饥荒的消息是谣言,我可以证实,俄国的粮食供应在我旅行期间比任何时候都好。”

3.经济关系开放的首要任务是防垄断

在经济关系自由开放的社会中,人们首先要防范的,是各种形式的垄断,因为在经济意义上,一旦垄断形成而不受制约,经济文明将会发生倒退,它使得有一方不同程度地垄断了该区域内生产必需资料的供应。而人类社会的发展,不是要再回到受制于人、听任他人安排命运的时代,而是要拥有选择权,通过拥有选择权,来保障自己一切与之相关的权利。

因此,经济关系开放不只是经济问题,而是决定着每个人是否有机会或权利,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五、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

贸易保护,是指利用国家或区域政府的权力,制定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,防止外国或其他地区的竞争者获得优势。

贸易保护往往会以保护民族、国内、地区产业的名义进行,从而获得本区域内民众的极大支持,然而这种保护机制,就像在一条河里筑了若干个大坝一样,使得水的正常流动受阻,最后的结果是,水质腐烂、鱼虾缺氧,人们要么付出极高的代价饮用外面的清水,要么饮用水质低劣的坝中劣质水。

河流的生命力在于流动,而贸易保护者,则是为了防止坝里的鱼虾会被冲掉,而筑高了护栏,防止水漫过。

吉普牧马人在国外的售价是三万美元,在国内售价近八万美元,难道是因为国人的薪金水平更高?

贸易保护终将被贸易自由所打破,在经济关系中,人们交易的是标的物自身的价值,而不是附加价值,因此,对于任何一样标的物,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标的物,而不是被贴了哪国标签。

我买相机只买佳能的,录音笔只买索尼的,笔记本只买Thinkpad。对我来说,它们只是商品,从来不会考虑它们是哪国的商品。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喜欢的品牌因为是某国产的,而被征关税,你就会来支持自由贸易。

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、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。自由贸易(Free Trade)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,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,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,使商品自由进出口、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。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,能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。

自由贸易,是经济文明的重要体现,同时,它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。而自由贸易的背后,其实潜藏的是人们在经济关系发生过程中,对平等、公平、自由等交易原则的尊重。

六、从无商不奸到无信不商

经济文明的发达程度,往往取决于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高效率、高成交率,而要实现以上两点,所依靠的,便是交易双方的信用,所谓信用,是指因一方能够履行约定所赢得的信任资历。

1.你不敢骗我

5300年前,人们之间的很多交易关系都发生在具有宗族或血缘关系的内部,双方交易时仅有口头约定,因为双方具有血缘或宗族关系,因此对双方都有着天然的约束力,欺骗行为鲜有发生。

这种鲜有发生,并不是因为双方有着极高的品行修养,而在于他们的信息共享机制。

如果有人说想拿他的兔腿换我的兔胸脯肉,我把自己的先给了他,看着他吃了,然后他不认账了。这时,我会把这件事告诉身边的人,因为缺少证据,没有人可以判定我们两人中谁说了假话。

但如果一个月后,另一个人也说,这个人怎样骗了自己,这时候,更多人会相信,他有可能上次也骗人了。这时候整个族群的人之间都会相互提醒,下次注意这个人。

等到第三次,又有人说自己被骗了时,基本可以确认他确实是多次骗人了的,信息很快会被整个部落的人知道,以后估计在很长的时间内,都没有人再跟他换东西了。

如果他要恢复信誉,除非在大家警惕的目光中,连续很多年都不再做骗人的事,大家才会再次慢慢传递他已经改好了的信息。

这种机制的建立,有三个基础,第一个基础,他的身份是唯一的、被锁定的,他无法伪装成其他人或其他身份;第二,有相对健全的信用评价机制;第三,信息传递极为快捷,很多人短时间内便能了解到这个人的所有交易记录。

2.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

在很长的时间里,人类处于宗族式的社会中,每个人都是某个宗族或家族的一部分,因此,与外界发生经济关系时,对方往往考虑的不是这个人本身的情况,而是这个宗族或家族的过往信用。

如果个人失去信用跑了,这个宗族或家族将为了维护自身的信用,来承担这些责任,而逃亡的那一方,失去的也将不只是金钱,而是整个社会(亲友、同族、同乡)对他的肯定,这种否定,对于将来想叶落归根或是还在当地生活的人来说,是不可想象的。

如果他无法承担这一切后果,等待他的,将是远走他乡。

3.不被信任的人

在以上的交往过程中,有一类人是不被信任的,也就是外来客,而且他们也确实做了很多不被信任的事,原因并非他们的品质本身有多恶劣,而是外界的环境,激发了他们“恶”的一面。

首先,他们犯了“奸”之后,只要换个名头、换个身份,基本不会被人认识,一切可以继续。其次,他们只要跑了“和尚”就行,他的“庙”根本不在这儿。

然而,有一部分外乡人却留了下来,被当地人所信任,这些人包括做鞋的、做包子的以及各种手工业者。

是的,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,在经济文明的发展史上,首次建立了新的被信任通道,那就是个人品牌和商号品牌。

4.无信不商

一个国家中,从事经济关系的双方信用度越低,其经济关系发生的效率和频率就越低,而相反的是,它们为此付出的成本反而更高。

因此,在整个经济关系发生的过程中,信用度越高的国家、地区、企业,其经济发展就越快,而信用度越低的国家、地区或企业,将越难获得发展机会。

因此,将来的国家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和竞争力的比拼,很大程度上,是国家信用、企业信用、个人信用的比拼,失去信用的国家、企业、个人,所面临的便是破产,而要恢复信用,则需要更长的时间,更大的努力。

七、经济文明的影响

1.货币的电子化统一

货币是经济关系发生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和资产兑换物,经济文明的发展,必将实现货币的电子化统一。

这种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不归任何一国政府,但它有着世界范围内直接、便捷的流通性,终将成为人们最便捷的电子记账和兑付工具。

2.对国家的影响

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,最终导致的结果是,国家终将被不断淡化,类似联合国组织的作用将被强化。在此基础上,任何一个国家,实质上都只是一个地区,而这后面的推动力量,是经济文明,是经济文明中的经济一体化。

Copyright © 2018 九州古今国学文化院

首页上一章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