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经|第六讲:得山川之气数,同生灵之境遇
作者:南山空同
●本义
余得山川之气数,同生灵之境遇,知言而易行, 何以故?
余居斗室,晨起扫所居,不为净而除其尘,拨乱以得其清静也。尘为天地之气,天地存,其尘也不静, 不穷究其相,是有不存,无有挂碍。
世间之事,不穷究其理,以减烦扰困顿。执微者, 必失其著;强辩者,必失其明;好辩者,必失其善。是故,扫屋者不为除其尘以得其静,明理者不穷究其象不执其微,此谓之玄同。鸟鹊喜鸣,世人好辩,谓之得明。然,强辩失明好辩不善,余知言而易行,明其理,知所言,善其行。
余行终南,居高噤其声,非因高而生其傲,知高以远其根本也。
山高曰崇,山陡曰峻,山大曰巨,崇高、峻要、巨显, 此皆为世人所喜之物也。知其崇高而生敬畏,先未近而誉之,近而亲之,攀其上而轻之,是为敬之化也。
畏之化为何?侮之!故小子临山麓,仰而望叹之, 至山腰,呼而求应之,达山巅,言其征而服之。崇高者易彰其声名,峻要者易据其方位,巨显者易生其益利。然是有声名,则有损,是有方位,则有争,是有益利,则有害。故高山不和人之声,峻要只显鸟兽道, 巨山不限人之迹。余知言而易行,以养和美。
余至渭水,择低感其恩,不以浊而怨其途,持清以泽其生灵也。
渭水有源,其水清洌,择洼而居,万物莫有比其位者,以成大河,顺势而行,万山莫有阻其途者,以达江海。是故心清者不弃形浊,道远者不计迂回,识浊而持清,行躁而心静。天下人皆清,我形浊;天下人皆静,我行躁。泽万民者,以其静而为天下德,养一方者,以其躁而为家人行。是故心有德而知言以发, 行有张而践行以生,余知言易行,德行以张。
Copyright © 2018 九州古今国学文化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