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经|第九讲:清明下种,生而不发则没,发而不实则折

学经|第九讲:清明下种,生而不发则没,发而不实则折

作者:南山空同

●本义

余清明下种,生而不发则没,发而不实则折,实而不损则蔓。尔有和美,不施,民不感其德也;另有言,生而不化则枯,化而不潜则萎,潜而不用则散, 用而不虚则积,虚而不实则妄,实而不虚则不张。尔有圣德,不行,民不知其存也,何以故?

生而不发者,意先而行不至是有,水土不德者是有;发而不实者,树无本则不立者是有,独木不惧大旱地者是有;实而不损者,蔓长而果稀者是有,蔓长而力不及者是有。

生而不化者,不化无以得其生;化而不潜者,不潜无以得其势。然潜而不用者,失其机也,用而不虚者,得其积也。虚而不实者,必自得其纠妄,实而不虚,一己之德也。

然志为虚,体为实,人心易虚,得以实行以践之, 故曰言行如一。民不果腹,赤膊以搏虎也,言,无所失,唯有得也。实其腹,亲其族,虽有乱世,民自相安,虽有路遗,民笑而弃之。言,余今所得者,不及余所失也。

地脉之道,一曰和,二曰善,损有余而补不足, 人之道,一曰争,二曰余,损不足以补有余。李耳言: 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世人以人为大,地脉从之,假名巧取,失之和美。

夏人皆知麋鹿之贵,则麋鹿难寻焉,世人皆虚言大道,则大道不存焉。此皆为虚实也,德为虚,行为实,虚实自生而无有妄者,德行以张。

Copyright © 2018 九州古今国学文化院

首页上一章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