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经|第十五讲:天下万物,莫不生之于水土

学经|第十五讲:天下万物,莫不生之于水土

作者:南山空同

●本义

余知天下万物,莫不生之于水土,故水势不可堵, 地脉不可违,何以故?

水如民之言,常处低微之地,滋化诸灵,流于四方,不与万物相难也。故有高山,水仰而环之,是有洼谷,水注而平之,是有峤山,水绕而穿之,是有田地, 水舍而注之。此四者,皆为其至清至善至柔至弱之本性也。

至清至善至柔至弱之物,易为众灵轻而下视之, 假而利欺之,巧而取夺之,截而断引之。水可至柔弱清善,亦可至坚强。水之强,一曰聚,二曰势,此二者得成,纵有万土之基,冲而毁之,纵有铜墙铁壁, 淹而埋之。

水之聚,堵之果,不堵不足以成其聚,堤坝之功, 在其疏而堵也。土之厚,山之高,终有其尽也,唯水之不竭也,故堵不过甲子,终有一溃。唯其势更强也。

水之聚,当察而疏之,生灵之意,当顺而导之, 民众之言,当宣之使言,无有聚其大,堵而截之,甚于水焉。水之势,非水之势,堤防之势也。

土如民之行,常处低微之方,生养诸物,偏安一隅,演诸财为民用也。日有全食,不禁土之运;国有饥荒,不夺种苗,以求土有所演,民有所用,生有所养焉。

普天之下,莫非水土之疆也,水塞不疏,土无所演, 则山崩川竭焉。禹开九道,非移土之功,令万民生养之功也;禹疏九川,非治水之功,乃疏万民之怨矣。

礼盛而没知,仪重则路塞,大威之下,言论不通。礼有不善,祸乱之根,仪有不实,积怨之途,大威不舍,水必荡之。

Copyright © 2018 九州古今国学文化院

首页上一章目录下一章